小箐镇按照县委、县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相关安排和部署,以宜居农房试点建设为抓手,以人为本、因地制宜,充分调动群众共谋共建参与性,用好用活废旧闲置物品,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,积极探索乡村振兴“小箐经验”和“小箐风格”。
就地取“才”,共谋共建改农房
集人民之智、聚群众之力,充分发挥本土乡贤、工匠力量,引导群众全过程参与。一是建设前坚持“三进”。坚持把“农民意愿融进去、生产需求装进去、生活习惯放进去”的原则,通过实地调研、村民代表会、“坝坝会”、走访入户等多种形式,做好一户一档、一户一特色。二是建设中采取“三补”。采取以奖代补、先建后补、达标奖补等多种方式,积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。目前小箐镇杉坝村和小箐村示范点,已动员260余名群众投工投劳,带动30余名本土工匠参与建设。三是建设后实行“三验”。项目完工后,按照农户自验、邻居互验、工匠初验流程,对建设内容、方量、工期、质量等进行监督和检查,确保质量和效果。
就去取“材”,用“废”用“旧”守乡愁
坚持资金和空间“双节约”原则,就地取材、就地取景,变旧为新,变废为宝,让农房体现“乡味”,展现乡愁。一是用活闲置旧物。动员群众无偿或低价提供废旧的石磙、磨盘、轮胎、木头、瓦砾等,作为装饰融入庭院建设,让废旧换新颜,打造院坝微景观和休闲地。二是用足本地材料。就近选择并使用本地石材、木材等作为建设材料,有效降低材料采购和运输成本,做到能省尽省、能用尽用。三是用好空间元素。将院落闲宅空地打造成小花园、小果园、小菜园、小休闲园;巧用空心砖砌墙空隙,填土后种植花卉、藤蔓等植物,变死板为鲜活,在风格创新上狠下功夫。
版权所有:修文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:修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:修文县人民政府.政务
联系地址:修文县龙场驿南路8号 联系方式:0851-82322132、82331859 黔ICP备17009828号
邮政编码:550200 贵公网安备 52012302007102号 网站标识码:5201230003
技术支持:泰得科技